从长沙出发,能直接到达的地方其实非常有限。一路向北,至北京;一路向南,至广州;向西,至重庆、成都乃至云南;向东,则是我长大的地方上海。
西北方向的湘西和湖北,也确实是未踏足过的领域。但是,其于我的吸引力终究还是比不上位于更东南边的厦门。所以,厦门最后成了第一次一个人远行的目的地。
我对厦门所知甚少。我对它的印象,仅有海边的沙滩、海上的鼓浪屿,和海对面的金门。厦门航空虽然知名,但我彼时确实是还没有搭乘过,不予置评。BRT或许是名物,但也是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罢了。一搜车票,并没有直达的普速列车;好在动车票价并不贵,7小时时间,不到400块钱,我似乎没理由不选择这种出行方式。
还是并没有什么打包行李的经验的时候,出门前总是担心会不会又忘带什么重要的东西而影响了未来的行程。不过,即便是缺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大抵也是能买得到的。若是忘了无足轻重的东西,那就更加无所谓了。那时也没有摄影经验,用着近十年前发布的奥林巴斯E-M5一代,并且这已经是那时的我用过的最好的相机了。行动电源,一个相机,两个镜头,读卡器,衣服,一些药物,PSV和平板电脑,也没再想起什么另外的要带的东西,便草草出了门。
出站,移动到离车站两三个路口远的酒店。亲眼见识到了应该算行业标杆的厦门BRT,不过天色已晚,没时间也没必要亲身乘坐。行程什么的还未规划,全都把活交到第二天算了。入住,睡大觉。
2月22日即是到达厦门的第二天。鼓浪屿应当是每个来到厦门的游客不得不品鉴的一环了,所以也是早早买好了票,打算前去一探究竟。天气并不晴朗,是冬春季节很常见的阴天。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但天气毕竟不愿意因为我讨厌它就做出什么改变。人已经在厦门了,再阴再雨的天,总不能不走吧。没有大到让轮渡停运的风浪,也没什么太值得抱怨的了。
游客和市民的票价并不一样。我记得市民只需2元就可以搭乘单程的船,游客需要50元,也能够理解吧。据说鼓浪屿商业化太严重,然而我既是从长沙来的了,又怎能感觉其他城市的商业化严重呢?2元的船票,或许也有住民而非商人需要靠这条航线通勤吧。
鼓浪屿和鹭岛本岛相去并不远。上了鼓浪屿才惊觉没自己带食物和水,只好是现场再买了。5元一瓶的农夫山泉,倒也很符合景区应有的定价风格。
大片的橙色顶建筑着实使人震撼,只可惜天色太差,没法看到鼓浪屿最美的样子。或许当时也是因此,翻来翻去竟找不到一张记录鼓浪屿建筑风貌的照片。岛上有麦当劳,没有套餐之类的优惠,甚至无法按原价购买食物,显然是按景区、机场和车站的标准定价的麦当劳。那么岛上的原住民若是想吃麦当劳,大抵是只能吃得比其他地方更贵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吃麦当劳。时值冬末春初,天气也没有很冷,毋需阳光取暖,但阴天确实是会让人兴趣大减的。
个人认为鼓浪屿的高低落差还是不小的,如果要穿过岛心,免不了上上下下。环岛是比较舒服的游玩方式,可以一直看到海,但会错过岛上的风土人情。沿海有不少渔船或是别的船,偶尔还有海鸟停在船上小憩,倒也是海边独有的光景。十一点上岛,慢慢悠悠、走马观花,下午四点半才离开。鼓浪屿比从地图上看给人的感觉大不少。
将要离开的时候,天倒是开始放晴了。往好处看,再往后一天的天气应该不至于差到让整座城市看起来毫无生气。
回到鹭岛,记忆里应该是往中山路步行街去了。步行街的建筑风格和当地居民的住宅楼差异很大。在步行街上的活动,倒是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大约是因为就是一条普通的步行街,并不是个能让人产生深刻记忆的地方。
对当地食物沙茶面略有耳闻,故打算一探究竟。在网络上见到的对这种食物的评论有些过于两极分化,即有人觉得很好吃,也有人觉得很难吃。我并未参考任何推荐,随意挑选了一家路边的店,就当晚饭吃了。
面用纸碗装着,很难说卖相好看。不过吃了一口后,就很喜欢它了——面本身的口感不重要,但沙茶酱和海鲜的搭配堪称完美,我已经属于非常喜欢吃的那一批人了。汤汁是鲜甜的,带辣但可以忽略不计;海鲜的鲜味和汤汁的鲜味融为一体,大部分腥味被甜味掩盖而不改变其本身之口感,使得海鲜的味道也更上一层楼;面在这样的汤汁里煮过以后,也变得鲜甜,加之面条本身的嚼劲,确实让人,至少我,回味无穷。在这以后我又去了两次厦门,即使停留的时间再短,我都会尽量想办法吃一碗沙茶面。
吃完晚餐后便没有再在外面过多停留,径直回到了酒店休息。
2月23日,第三天。今天要做的事是去看厦门更多的海。
首先决定要去的其实不是环岛路周围的沙滩,而是往北,去到高崎机场和集美学村一带。
乘坐BRT需要先买票、过安检,而后才能上站台。大多数路段是高架,由几条线路共驶,这些高架除BRT外没有其他的车辆能够行驶。信号灯仅存在于线路交汇的地方,加之停站短、起步快,所以旅速极高。
等到了集美学村,却又无心出站一看了,于是又向南返回。
高崎机场的时日已所剩无几,高崎站的客运业务也已关闭多年。有一处跨线桥可以同时看到飞机和列车,但我没有那么多耐心等待,只是上去草草看了一下。一旁有一处看上去很新的平交道,还没有电气化,等不来列车通过,应该是专线。
搭地铁到五缘湾,有点雾,但天气还算通透。图上的桥叫翔安大桥,旁边的白色建筑是白鹭体育场。再过几年,来往机场和市中心,就需要通过这座桥了。不过,还是有幸在未来的行程里给护照上留了两个高崎机场的出入境验讫章。
在看过了想看的地方以后还留在一座城市的话,剩下的时间难免会无聊。用过午餐,还是打算去环岛路转一转。
环岛路是鹭岛最靠近金门岛的地方,可以很轻松地收到来自金门的信号。厦门岛和金门县最近的地方不过5km,但却因为疫情防控政策无法前往。直到现在,对不在福建居住的人来说,想要前往金门岛,仍然需要一些不简单的条件。
尽管我在海边长大,但南汇嘴的泥沙终不会让那里的海有多么美观。沙滩,椰树,我很难得见到这样的“印象中”的海。海滩上立着的“穷追猛打刹偷渡歪风”的告示,讲述着独属于厦门这一片海的过往。
骑一辆自行车沿环岛路向西南,一路伴随的海风令人无比舒适。到鹭岛最南端时,又看到了最初在鼓浪屿上看到的高层建筑。高楼下,几条蜿蜒的公路在沙滩之上穿行,共同编织出厦门这座浪漫又美丽的城市的画卷。
真正能在厦门游览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天,并不长。日暮将近,在厦门的最后一整天就在走走拍拍中结束。第二天大早,就要搭动车回长沙了。
有满意,也有遗憾,作为旅游的第一课,我认为这一程是完美的。
第一次写类似回忆录的文章。时日已久,恐有纰漏。语文水平一般,不擅文辞,还望赐教。
2025年4月26日于家中